close

讀, 讓難關攻無不克!!   ~轉載自~遠見雜誌2009.12 /王力行

 

乍看《閱讀救自己》這個書名,確實有些吃驚,是不是有點sensational ?

過,回頭想想最近讀過的幾本書,和在出版這個行業涉獵的一些書籍,這個書名也就「恰如其分」了。

 

今年9月底出版的英文書《馭風的孩子》,描述一位非洲生長的男孩,在災禍連連、看不到希望的世界最落後地區,因為在圖書館讀到一本書,談到能源的強大力量,打開了這位14歲孩子的眼界。不識字,他卻能按著書中的圖,用撿來的破銅爛鐵,造出第一座風車發電機,點亮了四盞燈。

後來,他又造了第二座發電機用來汲水灌溉,讓家人走出貧窮。

 

在世界的另一端,一位巴勒斯坦的牧羊女孩,因為知道藉用英語向外界發聲的重要,開始上學學英文。

 

述說這個故事的《牧羊人的孫女》一書,今年剛獲三項國際童書大獎。書中告訴讀者,在邊遠落後的中東牧區,讀書能讓一個小女孩擔起家族的重責大任。

中國人的世界裡,更深知讀書對個人的重要。我們看得到的一些成功人士中,不論哪個行業,無一不閱讀。

 

最近讀到李開復的新著《世界因你不同》,提及「從小我就躺在母親的懷裡念《唐詩三百首》;」媽媽對他說過:「書不算是禮物,你要買多少書,只要是中外名著,隨時都可以買。」從小學起,李開復一年至少要看幾十本書,外國的《雙城記》《基度山恩仇記》他看,中個的《三國演義》《水滸傳》也看;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名人傳記,如《海倫凱勒傳》《愛迪生傳》。

 

11歲到了美國,念中學,他也把《莎士比亞全集》《簡愛》《湖濱散記》等英美小說讀完。

 

年輕人救自己 要靠大量閱讀 

 

以優美文字闡述中國文化精闢透理的余秋雨,更是閱讀成就的實踐者和見證人。

他五歲進小學,但終生有關閱讀的快樂,都是一位啓蒙小學老師給的。當時這位何老師只要學生寫兩頁小楷,就能換得讀一本書。於是余秋雨不斷地寫,不斷地換書。他讀的第一本書是《安徒生童話》。

 

小時候閱讀帶來的快樂,對余秋雨而言,「讀書就像放風箏、採花一樣快樂。」這種如飢似渴地、帶著笑容去面對閱讀,以後知識上什麼樣的難關都能攻無不克, 在往後的生命中,「最能給人生命啓發、改變命運的,就是閱讀。」

 

《閱讀救自己》這本書,是高希均教授50年學習的腳印。闡述一個13歲隨著父母跨越台灣海峽,在南港眷村長大的孩子,如何透過閱讀、學習;十年後又跨越太平洋到美國,接受現代化知識洗禮,成為一個現代觀念傳播者。

他深信現代知識與觀念是改變一個人、一個社會、一個國家的根本之道;這要靠教育,靠認真學習,靠大量閱讀。

 

在美國讀書、教書和寫書50年,他深信:「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,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。」年輕人要救自己,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有用的人;如何做到,就是靠認真而大量閱讀,提升自己,成為高附加價值的人。

閱讀救自己?一點也不用驚訝,一點也不需要遲疑。

 

 

 

《閱讀救自己》~ 天下文化200910

 

~~~轉載自~遠見雜誌2009.12. P30      /王力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ar星小舖 的頭像
    Star星小舖

    星小舖 Starry

    Star星小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